注:本文摘自“好爸爸的懒哲学”一书,作者为北京互惠生中心创始人杨老师。
现在教育孩子不仅是培养智商、情商的问题了,还应该培养钱商:如何对待金钱。我把懒哲学的一套方法与父母们分享。
我女儿安妮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钱的作用,因为直到现在,她的钱都有三个固定的分类:奢侈费、零用钱、小奖金。
◆ 奢侈费基本上来自过年、过节的压岁钱,我给她办了一张银行卡,每次她都存进去。
◆ 零用钱,按岁数来分,从每月20、30元到现在60元不等。
◆ 小奖金包括固定标准和非固定标准的:固定标准指额外帮助妈妈做些家务活可以挣钱,比如洗一次碗2元等;非固定标准就是额外奖励,这可是爸爸溺爱孩子的法宝啊。
如果有正确的方法和实际的应用,在“溺爱”这个传统定义里原本是缺点的爸爸特性,甚至都会变成优点。
溺爱好像越来越变成爸爸们的专利了,而不是妈妈们的。这样挺好,据杨老师的民意调查,慈父严母型的组合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,实际效果要好于慈母严父型组合。
如果说天条勿犯是给溺爱设置了一个天花板的话,那么钱的管理就是给溺爱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地基。有了天花板,有了地基,我们就可以任意挥霍爸爸们的溺爱了。因为有原则的溺爱就是父子情深,无原则的溺爱就是种下祸根。
什么叫溺爱?就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,孩子让做什么就做什么,对吧?
先排除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件事,我觉得如果你们已经把懒哲学体系基本了解了一些,这类问题就不需要我再说什么了。而要什么就给什么这件事,就涉及钱了。东西是需要花钱买的,那么除了爸爸、妈妈本该负担的以外,就需要和孩子一起计划和分享。
基本上,除非和孩子有特殊的储蓄计划外,比如每年的50%压岁钱存到银行以备以后出国用,那么当爸爸的需要设计一个花钱版本的计划把压岁钱花掉。最好的支出就是旅游或者买电子类产品等大额消费。比如去旅游,就提前和孩子商量:“你是否想和妈妈一起去香港呢?如果想去,能否你自己负担一张机票呢?”“买一个iPad,那么能否爸爸和你各自承担50%呢?”
因为基本上都涉及生活中锦上添花型消费,所以我们称这笔钱为奢侈费。
零用钱和小奖金可以用来买书、看电影、吃饭等。孩子每次和家长外出也会带上自己的小钱包,经常会说:“爸爸,我请你吃冰激凌吧。” 小奖金可以无处不在。懒爸爸又没那么多条条框框,安妮可以从我这里得到奖金,就是她让我高兴,算是典型的溺爱心理了。只不过,这个让我高兴是有原则的。举几个例子,大家就会更明白了。
有一次我交完停车费后找回几元零钱,安妮说:“爸爸把钱给我吧。我想买两根冰棍,你和我各一根!”我说:“我不想吃,钱可以借给你,回家后要还给我。”小孩子开始想办法了:“算你奖励我的好不好?我这个月的零用钱买书和上次请妈妈吃饭已经花完了。”
我说:“奖励可以,先给个理由!”
安妮说:“我亲爸爸一下吧。”我摇摇头,这个不算,没创意。她于是又说:“那玩成语接龙吧,我赢了你就奖励我。”我也说不好。这时,她想了想说:“那你说,为什么有四个人在屋里打麻将,结果警察进来带走了五个人?”我回答说:“有一个人怀孕了。”安妮说:“不对,因为被打的那个人名字叫麻将。”我哈哈大笑,这个笑话以前真的没听过,于是,开始奖励。
还有一次,我带安妮到办公室。我工作,她也找了台电脑玩游戏。当然,旁边的叔叔、阿姨、哥哥、姐姐经常和她说话。下班路上,她忽然说:“爸爸,你是不是应该给那些外国哥哥、姐姐们每人买个固定的杯子?不要让他们用一次性纸杯?”(注:外国互惠生每周两次要来办公室上中文课)。我有点儿没明白。她说每次来办公室看到这些外国互惠生上课都要喝水,一次性纸杯太浪费。而如果给他们每人一个固定杯子,还可以在杯子上刻上他们的名字,不但节约,说不定他们还会把这个杯子当成纪念品带回国呢。我们中心至今还在用这个方法,并且效果非常好。所以,安妮也得到了她一直想要没要到,自己花钱又舍不得买的芭比娃娃飞机。
我给安妮买过很贵的衣服、很贵的玩具,但我想说,我对她的溺爱,都是她自己挣来的。
让孩子从小对钱有正确的认识,包括让她会节约、会计算、会撒娇耍赖地多要奖励,但是她慢慢就会懂得预算,懂得珍惜,更懂得如何去拥有。
即使回到我在前文所说的,钱商的培养非常有助于解决坚持还是放弃这个难题。因为在坚持还是调整的纠结过程中,往往是一种感觉上的角力:割舍不下,还是毅然放弃?从小会做预算,会从钱商上管理自己生活和学习安排的孩子,长大以后在评估风险时,也同样会井井有条。继续坚持,需要额外再付出什么,或者及时调整,那么如何将损失变为最小,这些很多目前家长们都不太擅长的功课,孩子从小就已经在懒爸爸的带动下开始完成了。
我给一些爸爸推荐过关于孩子“挣钱”的方法,举一例如下。
和孩子一起卖柠檬水。夏天来了以后,你找一天能够早回家或者利用周末和孩子说:“走,一起和爸爸挣钱给妈妈买生日礼物!”材料很简单:纯净水、冰块、新鲜柠檬、一次性纸杯,当然,还有装钱的盒子。
在小区门口或者物业旁边、小区花园、会所里等人来人往的地方,你自己一定要先很快乐地吆喝,必要时偷偷和邻居或过往的行人打招呼:“为了鼓励孩子,请捧场。”5毛一杯也好,1元一杯也好,几十杯很容易就会卖出去,尤其是孩子的小手举着柠檬水递给叔叔阿姨们时,没有人会拒绝。 如果你愿意,可以连续卖上几次。也许能够卖出几十元,也许上百元,让孩子拿着自己挣到的钱给妈妈买礼物,我想妈妈会一辈子记住这个温暖的生日。
注意事项: (1)选好地点,不要中暑。(2)材料一定要保证卫生。(3)小心城管:-)
你不必担心把孩子培养成拜金主义者。我很少听到国内的家庭教育界人士谈到如何让孩子赚钱这件事,这个观念很重要,它不是节约或浪费等简单观念所能替代的。
成年人大都不会在公开场合说自己拜金主义者,我也很尊敬“追求理想,顺便挣钱”这句话的原作者,但对很多人来讲,现在的生存压力和道德底线的组合刚好形成了一句相反的话:“追求挣钱,不忘理想。”
如果“名”作为名声、作为理想、作为道德感的代名词,那么在未来的社会里:
◆ 只求名,不求利,活不下去。
◆ 只图利,不要名,活不踏实。
◆ 名利双收,才是活得精彩。
钱只是个手段。真正的目标是获得钱的过程和花钱的安排。
事实上,我认为关于钱的这两件事:钱的来源和钱的去处,也足以检验任何一个成年人,检验他们所拥有的究竟仅是钱财,还是可以称之为财富。(北京互惠生中心创始人 杨老师)